近日,在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二井)完井暨学术研讨现场会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松科二井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李金发宣布: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即松科二井超额完成预定目标,胜利完井。
至此,历时4年多时间,松科二井胜利完井,完钻井深7018米,这也成为亚洲国家实施的最深大陆科学钻井和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成立22年来实施的最深钻井,同时也是全球首个钻穿白垩系陆相地层的科学钻探井。这也标志着我国在“向地球深部进军”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松科二井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自然资源部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向地球深部进军”的要求,在黑龙江省安达市实施的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程。在钻井过程中攻克了超高温钻探和大口径取心等地球深部探测重大技术难题,获取了415万组24TB的深部实验数据,超额完成了预定目标,实现了理论、技术、工程、装备的重大突破,显著提升了我国在地球深部探测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李廷栋等院士专家对松科二井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深部钻探技术和白垩纪陆相古气候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外国专家学者也对松科二井成果高度认可。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发来的贺信中表示,松科二井深度史无前例,该项目不仅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而且对大陆科学钻探工作具有“引领”作用,在科学上、技术上和国际合作上都是“灯塔性”样板工程。
地球深部蕴藏着无尽的科学之谜,是维系万物生存的物质根本、能量基础。由于坚硬的岩石、高温高压的极端环境,人类对地球深部的认知远未达到对太空的认知程度。
科学钻探是获取地球深部物质和了解地球内部信息最直接和最可靠的方法,被誉为人类的“入地望远镜”和地球内部物质的“采样器”。
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曾表示,“松科二井在基础地质研究的成果,对我们了解地球深部的物质、结构、组成、动力学过程,最后了解整个地球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松科二井创建了完整的松辽盆地陆相地层标准剖面——“金柱子”,为开展区域性和全球地层对比研究提供了重要的陆相“标尺”,并且揭示了松辽盆地深部地质构造特征,发现了古大洋板块俯冲、聚合的深部证据,构建了盆地早期基底双向汇聚、后期伸展反转的陆内盆地演化新机制,为松辽盆地成因再认识及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指导。除此之外,松科二井的成果丰富了白垩纪陆相生油理论。白垩纪一直是油气资源调查的重要靶区,松科二井首次发现了松辽盆地多次、短期海侵事件的新证据,提出了白垩纪海侵事件是有机质富集和烃源岩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的新认识,对松辽盆地深部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